5月26日舉行的2022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開放數據要素、守護數據安全等話題備受關注。有專家表示,隱私計算作為新興的數據流通安全技術,或可“破局”數據應用困境。
隨著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出臺實施,中國數據市場已進入合規發展的新階段。如何平衡數據要素的開放流通與安全保護成為關鍵。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魏亮表示,當前,數據安全風險從相對靜態交互向數據全生命周期迅速延展,數據保護重點也從相對靜態的保障數據交互安全,向保障動態的數據要素流轉安全轉變。在此背景下,同態加密、差分隱私等隱私保護技術,為化解數據利用與數據保護之間的矛盾提供了有力支撐。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進一步闡述了隱私計算的作用和價值。他說,隱私計算是保護原始敏感數據不泄漏的前提下,實現數據分析與計算的一類技術集合。在隱私保護計算框架下,參與方的數據不出本地,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數據不動價值動”。
“隱私計算技術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本屆數博會參會企業瑞萊智慧CEO田天對記者說,包括賦能數據安全、打通數據孤島、明確數據權屬等。
此前發布的《中國隱私計算產業發展報告(2020―2021)》顯示,隱私計算產品市場規模約為十億元,基于隱私計算的數據交易應用模式市場或將達到千億級。另據國際咨詢機構IDC近期發布的《IDC Perspective:隱私計算全景研究》顯示,2021年中國隱私計算市場規模突破8.6億元人民幣,未來有望實現110%以上的市場增速。
分析認為,金融、政務等強數據需求行業對于隱私計算技術的需求最為迫切,商業化應用也更為成熟。不過,作為新興技術,隱私計算技術的商業化落地并非一帆風順,而是面臨著生態壁壘、計算性、安全性、可用性等難題。
在田天看來,人工智能的發展路徑能夠為隱私計算的發展及破解種種難題提供參考和借鑒。從技術角度看,隱私計算能夠解決數據的“鏈接”問題,為算法的持續進化提供數據補充;從落地角度看,基于人工智能的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力,加上隱私計算的安全實現,能夠在跨業、跨域數據融合的基礎上,實現數據價值的深度挖掘與釋放。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數博會上,RealSecure隱私保護計算平臺摘得“2022數博會領先科技成果獎”。據介紹,該平臺利用“知識、數據、算法、算力”四大要素,從根本上增強了數據融合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并且把隱私保護計算技術的適用范圍和應用場景拓展到了人工智能領域。目前,這一成果已在政府、金融、公共服務、工業互聯網、關鍵基礎設施等高價值場景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