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入梅以來,南方降水普遍增多,區域性暴雨極端性增強。近期,廣東省、廣西省、河南省、江西省等多地發布洪水預警,各部門嚴陣以待,充分發揮科技力量,不斷優化防洪排查管理手段,扎實做好防汛抗災工作。
6月以來,強降雨持續“盤踞”南方,多地暴雨如注,河流水位暴漲、洪澇災害嚴重。各地抗洪搶險人員帶著新科技、新裝備,堅守在防汛一線,隨時準備投入搶險救援工作。無人機、水下搜救機器人、衛星監測等尖端科技的深度參與,讓防汛、救援效率大大提升。
廣東英德:多措并舉,與暴雨競速
近期,廣東省多地出現龍舟水、龍卷風天氣,其中英德市大部分地區出現山洪、道路塌方、農田受浸、城市內澇,災害嚴重。截至6月22日12時,英德城區北江水位達35.95米,超警戒水位9.95米,防汛形勢十分嚴峻。
面對嚴峻的汛情,廣東電網啟動了輸變電視頻聯合巡維,動態評估變電站水浸風險,用科技為電網運行筑牢安全防線。應急力量緊急馳援,還出動“無人機”,開起“挖掘機”,劃動救生艇,成立臨時巾幗志愿通訊隊,多措并舉打響了一場與暴雨競速的“安全保衛戰”。
廣西桂林:叫應+聯防,贏得先機
入汛以來,廣西多地普降暴雨,視頻連線的“叫應+聯防模式”,是桂林市氣象局在此次強降雨天氣過程中的創新應用。視頻采取24小時在線模式,當強降水回波即將影響臺站或系統即將入境時,市氣象臺無需撥號,可直接并同時叫應多個縣級氣象臺,組織開展實時天氣會商,提醒加強監測、指導發布預警信號;各縣氣象臺根據需要,及時對上下游臺站進行叫應和提醒。
事實證明,“叫應+聯防模式”可實現部門內快速聯防聯動,與電話“即時”叫應相比,平均可節省呼叫時間10至20分鐘,真正有效提升預警信號發布準確率和提前量,為搶險救災贏得先機。
江西南豐:以靜制動,精準防汛
近日,在江西南豐縣,19套地質災害自動化監測預警設備在各鄉鎮地質災害隱患點安裝完畢,當地“智慧防汛”力量進一步充實。目前南豐已安裝地質災害自動化監測預警設備39套,覆蓋全部鄉鎮。據介紹,這些儀器可以對降雨量、地表位移、深部位移、孔隙水壓力進行實時動態監測,獲取全面準確的多元數據信息。一旦有險情,儀器會以警報燈、鳴笛方式通知群眾,為轉移危險區域人員爭取寶貴時間?;诰鼙O測系統的“大數據+”精準防汛,為鄉村安全度汛加上了一道科技鎖。
河南鄭州:24小時“哨兵”,早發現早上報
在鄭州梅河旁邊,多處可見用于監測河流水位、流速、流量、水質、視頻的設備。通過水質多參數在線監測儀、雷達水位計、雷達流量計等設備能夠24小時實時監測重點河道的水質變化、水位、流速、流量及現場實時狀況,全面監測、管理和展示河道管理現狀,一旦數據異常,這些設備會及時將報警信息上傳到
監控中心,借助物聯網技術做到“早發現早上報早處理”,更好的維護了城市生命線中的水生態環境。
結語:“防之于未‘汛’,治之于未‘洪’”,強化科學防御決策支撐至關重要,從上天入地的科技設備到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硬核科技正逐步提高防汛抗洪的效率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