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首都經信系統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用奮斗回答時代之問,于大潮奔涌中揚起風帆;以奔跑的方式,為嶄新而沸騰的新時代書寫屬于奮斗者的華章。
藍圖繪就,數字經濟快速發展
截至2021年,北京市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1.6萬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8918.1億元,累計匯聚56個市級部門349億余條數據,支撐市區155項重點業務應用。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自主知識產權數據交易平臺IDeX,全國首個國際數據交易聯盟……一項項領跑全國的成績,一項項首創第一的新平臺,充分展現了首都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的輝煌成就。
智慧城市、數字政務、智能網聯、人工智能、高端儀器裝備和傳感器等細分產業領域促進政策連續出臺實施。僅近三年,首都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新設企業年均增加1萬家,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以上企業8060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北京)已上線41家二級節點,累計標識注冊量123.52億、標識解析量68.47億,接入企業節點19317家。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接入資源量、國家級智能制造系統方案供應商數量居全國第一。
6G、量子計算、區塊鏈、芯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承載著夢想,描繪著未來。僅2021年,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4.3萬件,有3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97家企業技術中心、82家工程實驗室、41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數字共性核心技術、6G未來技術路線和潛在技術、6G太赫茲低噪放混頻芯片、北京首個超導量子計算云平臺、自主可控的區塊鏈開源底層平臺“長安鏈”、全球首款自主可控96核區塊鏈專用加速芯片、全球超大規模智能模型“悟道2.0”不斷發展。
百花齊放,智慧城市萬物聯通
智慧城市,互通互聯。首都經信系統推動新技術的應用,助力重點產業穩步發展,萬億元智慧城市產業生態全面激活。
強謀劃,一盤棋。依據《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智慧城市發展行動綱要》,率先建立智慧城市總規、控規、專項規劃和頂層設計四級規劃管控體系,開全國先河。
“三京”終端加速推進?!熬┩ā鄙暇€多項便民服務,推出長者專版,解決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足不出戶即可辦理出生醫學證明申領服務,完成“出生一件事”辦理;電子證照服務支撐東城、西城200家酒店“無證”辦理入住,推出婚育、中高考、企業服務專區,實現針對特定人群的定向服務。截至目前,北京通APP月活用戶約300萬,接入服務事項總數量為4511項,累計提供服務2億次。
新技術引領蝶變,惠企、惠民,智慧城市應用場景不斷擴大?!耙痪W通辦”已建成覆蓋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的四級網上政務服務體系,市、區級事項基本實現“全程網辦”。發出了全國首張“一照含多證”營業執照,惠民、惠企能力,創新引領,落到實處。
場景開放抓落實,產業生態全面激活。打造了全國第一智能步道、全球首個室內室外場景融合“智慧街區”、全球首個商用上線室內室外融合定位與3D實景步行導航的創新功能。率先成立全國首家新型數據交易所――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首次對外發布包括全國首發數字交易合約、入駐首批數字經濟中介服務商、啟動醫療數據算法創新應用等數字經濟重磅成果。啟動跨境金融區塊鏈新場景試點,基本形成臨空經濟區智慧信息平臺底座。
創建全國首個“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環球度假區已成為亞洲目前規模最大的集中式智慧有序充電站,已建成全球范圍內單批次最大規模地熱利用系統。建設全國首個長安鏈農業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成全國首個蜂產品追溯系統與蜂業智慧管理平臺,數字農業穩步推進。
北京市以數據體系為核心,緊緊把握智慧城市2.0階段“統”的特征,緊緊圍繞“用”的痛點,緊緊扭住“產”的牛鼻子,聚焦重點區域,聚焦民生關切,聚焦產業發展,強統籌,廣應用,助力產業生態全面激活。以極強責任感、使命感,堅守戰略定力和耐心,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全面提速,城市管理和服務的智慧化水平顯著提高。
創新驅動,信軟產業穩健增長
軟件是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的關鍵支撐。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北京信軟產業始終保持兩位數的穩健增長,已成為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十年深耕,厚積薄發。自2018年產業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以來,北京信軟產業快速發展,成效顯著。2021年,產業實現營業收入2.2萬億元,規模居全國首位。規模以上企業平均營業收入達5.7億元,綠色集約水平不斷提升,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以軟件為核心的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金融科技等,加速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高精尖產業發展規劃》《北京市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實施方案》等頂層設計和相關產業配套政策密集落地;“服務包”制度,“一業一策”等政策“工具箱”,優化營商,引領轉型。一系列政策、引導、服務、支持、人才“組合拳”,夯實了產業基礎,指引了前行方向。
“國家首批綜合型信息消費示范城市”(2019年)、“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2021年),今日北京,已形成涵蓋基礎軟件、應用軟件、信息技術服務、互聯網信息服務、嵌入式軟件等領域的完整產業鏈,成為全國創新創業最活躍、軟件信息服務產品體系最完整城市。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規模迅速超過千億元。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興業態不斷壯大。
18家百億元規模、60家入選CB Insights獨角獸榜單、260余家上市,以及跨入“千億俱樂部”的字節跳動等一批頭部企業,在信軟產業領域充分展現了“北京力量”。僅2021年,北京有34家企業入選“2021年中國互聯網綜合實力前百家企業”;36家企業入選“2021年度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競爭力前百家企業”;58家企業入選“國家鼓勵的重點軟件企業”,入選企業數量均居全國首位,產業集聚效應引領全國。
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建設穩步推進,聚集273家企業,“四梁八柱”企業集聚,新一代信息技術全產業鏈布局已經完成。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國家頂級節點指揮運營中心成為國家工業大數據交互的核心樞紐,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初步形成。全國領先的北京市北斗產業創新中心、全國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全國首個、全球最大的智能模型“悟道2.0”發布、全球首個軟硬件一體的自主可控區塊鏈平臺“長安鏈”等一系列重磅成果落地開花,投入運營。聚集了406萬開發者的百度飛槳平臺,成為國內服務開發者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備的開放深度學習平臺。產業生態體系加速形成,各領域齊頭并進亮點紛呈。
時代滾滾前行,十年篤行不怠,緊抓機遇,創新引領,北京信軟產業已經基本實現了產業規模質量雙豐收,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產業集聚效應引領全國,產業生態體系加速形成,各領域齊頭并進亮點紛呈的良好發展局面。
優化營商,中小企業生機勃勃
中小企業作為經濟的“毛細血管”,匯聚著力量,孕育著希望?!拔覈行∑髽I有靈氣、有活力,善于迎難而上、自強不息,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業創新的重要力量,是保市場主體、保就業的主力軍,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關鍵環節,是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的重要力量,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力支撐?!痹诹己玫目萍紕撔路諊拓S富資源支撐下,首都中小企業呈現出主體數量多,科技含量高,市場活力強,韌性和成長性好等鮮明特點。
目前,北京市共有在營中小微企業169.4萬家,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中小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1445.4億元,實現利潤總額5325.2億元。已成首都技術和產業創新、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五子”聯動戰略布局的重要支撐。
“專精特新”企業,是中小企業中的“硬核支撐”。在扶持政策連續落地、企業服務不斷升級、支持力度不斷加碼等系列舉措加持下,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126家、市級“小巨人”1141家、國家級“小巨人”257家,單項冠軍38家,隱形冠軍20家。整體表現出“高精尖、高研發、高成長”特點。走出了一條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做優做強的“北京路徑”。
構建體系,信用北京成效顯著
北京是國內開展信用建設起步最早的省市之一,十年積累,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了顯著進展和成效,在全國城市信用環境監測中保持領先。
千頭萬緒,政策先行?!蛾P于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加快推進北京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等頂層政策文件相繼出臺,北京領跑全國,率先完成信用監管政策制度全覆蓋。
科技助力,機制保障。全市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依托市大數據平臺統一歸集共享,信用信息基礎設施和共享機制日臻完善。53個部門1838項近9億條信用數據,歸集信用數據近680萬條,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與非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新機制日趨成熟、完善。
誠信政務,為民解憂。《關于加強政務誠信建設的實施意見》、政務誠信評價指標體系、“信用中國(北京)”網、19類職業人群誠信檔案,形成了政務誠信體系化推進機制,政務誠信建設取得顯著突破。
體系優化,信用惠企,制定《企業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及評級結果等級標準(北京試行版)》,共享169萬家企業的公共信用評價結果。僅2021年,已完成8.7萬家企業12.6萬條行政處罰失信信息的信用修復,對超過40萬家市場主體進行綜合評價,為北京信用管理服務創新先導園區建設試點、“信易租”“信易貸”等創新舉措和信用惠企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撐,各行業領域信用監管機制建設初見成效。
連續5年舉辦信用北京暨信用中關村高峰論壇,連續3年舉辦誠信北京“3?15”晚會,《市民信用手冊》編制完成、北京誠信建設萬里行”活動全面啟動,“誠信北京”節目上線開播,信用體系建設不斷拓展,社會感知度不斷增強,社會信用意識不斷提升,“信用北京”品牌日益閃亮,信用宣傳教育和誠信文化建設持續推進。
十年初心不改,十年砥礪前行。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支持以及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北京市工業和信息化事業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新型工業化步伐顯著加快,產業體系更加健全、產業鏈更加完整,產業整體實力、質量效益以及創新力、競爭力、抗風險能力顯著提升,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重點領域創新邁上新臺階,企業實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服務經濟社會水平更上層樓。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