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工信部舉行的“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夯實實體經濟根基”新聞發布會上,一系列數據直觀呈現出10年來我國工業經濟在“質”與“量”方面的發展。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國人工智能(AI)與實體經濟融合取得積極進展。據測算,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企業數量超過3000家,已培訓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等領域技能人才超過252萬......
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顯著標簽,人工智能飛速發展正在逐步塑造社會、經濟、生活等領域的業務新形態,也不斷帶來顛覆性、豐富性、創新性的新業態。而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能正在促進工業經濟、社會經濟和科技的指數級發展。
一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以促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開展了3方面工作,即推進技術創新攻關,構建研發-產業-應用“快車道”;批復建設8個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部省協同打造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高地;建設一批5G基站、工業互聯網平臺、算力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支持建設并開放行業數據集,夯實產業發展基礎等等。
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國在傳統行業轉型升級、人工智能產業實力提升以及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等方面取得進展。例如我國培育成長出一批傳統行業+AI的典型企業,推廣應用一批智能化升級的典型案例,導出形成AI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新模式、新方法;智能制造領域,人工智能的應用大大提升了產品檢測效率和設備利用效率。
此外,智能產業實力持續提升。據測算,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企業數量超過3000家。智能芯片、開源框架等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要突破,智能芯片、機器人、
智能終端等重要的產品的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當然,智能產業實力的提升,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的突破離不開專業技術人才的支持,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人工智能更需要依靠人才。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引發高技術產業、新興產業、新型服務行業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從而使得創新型人才、復合型人才、高技術人才等有關智能信息人才在勞動力結構中需求激增。
黨的十八大以來,已培訓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等領域技能人才超過252萬。組織實施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通信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水平考試,累計報考人數超過485萬,通過人次超過92萬。舉辦全國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技能大賽、全國工業和信息化技術技能大賽等,輻射帶動1000多萬名職工參加各級各類技能比賽,150多萬職工通過比賽晉升技能等級。
現如今,世界各國紛紛把發展人工智能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以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機遇高點以及全球競爭中的主動權,而我國也要實現“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的戰略目標。由此,對于人工智能人才來說,要注意“自身成長”,時刻有升級意識,學會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新知識,拓展自身的知識邊界。在當下,成為人工智能行業發展所需人才才更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