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活力迸發,國家文化大數據華東區域中心建設如火如荼,古城南京彰顯著澎湃的熱情與活力。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的通知,明確到“十四五”時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形成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文化服務供給體系。江蘇如何借數字經濟的東風,滿足老百姓最切身的需求?
數字賦能,沉浸式感受紅色文化
2020年11月,江蘇省屬重點文化企業江蘇省廣電有線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被授牌“國家文化大數據華東區域中心”。
江蘇省廣電有線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姜龍表示,江蘇有線將以此為契機,努力服務好華東六省一市數字化轉型升級,為激發文化產業創新活力作出更大貢獻。
一年后,在中國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覽交易會上,華東區域中心建設成果首次亮相,其云平臺一期建設展、線上紅色基因庫、國家文化大數據一體化機柜、VR黨建一體機等吸引了大批專家學者駐足。
在國家文化大數據華東區域中心,記者見到了國家文化大數據一體化機柜,小小的機柜存儲了周恩來紀念館、雨花臺烈士革命館、鹽城新四軍紀念館、淮海戰役烈士紀念館等大量紅色資源,可隨時實現各紀念館內影像、實物等內容的快速查閱。
以人化文、以文化人,是文化數字化的題中之義。去年,江蘇省委宣傳部、省委黨史工辦借助江蘇有線數字化平臺,推出了中國共產黨在江蘇歷史VR電視展,經過360度VR、4K超高清、億像素等最新科技,把整個展館“搬上”電視。離省城南京400公里外的徐州人劉勝記得,2021年7月,南京突發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她原本帶父母赴寧觀展的計劃,沒想到幾天后她竟在電視上看到了展覽,2500多幅圖片、900多件文物,一家人身臨其境。
蘇州革命博物館VR電視“云”展、中共蘇州獨立支部數字化IP、昆山市VR圖書館、揚州電視圖書館、宿遷市博物館……數字賦能下,一個個濃縮著文化印記的展館、博物館被數字化采集保存并展示出來,優秀的中華文化正逐步走向全景呈現。
數據支撐,基層治理變“智”理
在昆山市金塘園小區,居民們通過人臉識別打開小區人行
道閘
門禁,快速出入,這是小區智能化系統的前端呈現。目前,這套智能化系統已在昆山1000多個小區實現全覆蓋。物聯網、5G、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彼此支撐、相互賦能,住宅小區數據價值提升,社區信息透明共享,在實現成本控制的同時,大大提高了疫情聯防聯控的質效。
在無錫惠山,75歲的王利強是村里遠近聞名的“百事通”,但要成為“百事通”可不容易,過去要三天兩頭往社區跑、找專人問?,F在他只要坐在家里,打開電視上的“無錫市村(社區)三資監管戶戶通”平臺,就可以對村務了然于胸。這個利用有線網絡構建的平臺,通過數字化手段,把村各項臺賬直接“搬上”電視,大到工程建設項目,小到一支辦公用筆的支出,村民們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兩年前,江蘇在無錫試點搭建了“有事好商量”有線電視平臺。如今,“有事好商量”平臺覆蓋了無錫全市82個街道、1169個社區,累計開展協商議事活動3204場,推動問題解決2810個。
干部的招更實,百姓的氣更順,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圖景逐漸清晰。江蘇省政府原參事、南通大學原黨委書記成長春教授表示:“百姓少跑腿、數據多流動,這是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的要求,江蘇這一電視平臺的做法是一項生動實踐?!?
數字利民,讓百姓得到更多實惠
6月27日,中國廣電5G網絡服務啟動儀式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舉行。同日,中國廣電“192”通信號段在江蘇成功放號,標志著江蘇5G建設已成功跨越關鍵結點。近年來,江蘇夯實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底座”建設,全省累計建成5G基站14萬座,實現城鎮地區全覆蓋,光網城市全面建成,
光纜公里數達420萬公里以上。
不久前,在第32個全國助殘日,“殘疾人之家”智慧廣電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這是全國首個省級“電視+5G+服務”殘疾人智慧生活數字服務平臺,解決了服務殘疾人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孝樂神州、愛藝在線、名師空中課堂、地方新聞……近年來,江蘇依托大小屏,接連推出多個有影響力的公益平臺,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
數字經濟時代,文化如何發揮最大效能,與老百姓實現雙向奔赴?多地探尋后,記者深深感受到,從中華文化著手,托底基層治理,最終落腳到百姓切身需求,才能讓枯燥的數字變得有溫度,讓絢爛的文化花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