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內蒙古自治區政法系統問題多發,破壞了政法系統形象。
面對頑瘴痼疾和積弊沉疴,內蒙古自治區以鞏固深化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效為契機,按照中央政法委“要把智能化建設作為加強制約監督的有效載體和重要手段,推動頑瘴痼疾常治長效”要求,將政法大數據平臺建設納入“數字內蒙古”建設示范項目,列入自治區黨委常委會工作要點高位推動。
自治區黨委政法委主要領導指導謀劃、靠前指揮;政法各部門“一把手”主動上手、分工負責,推動大數據平臺落實見效。8月12日,內蒙古政法大數據智能化應用平臺在全區12個盟市、103個旗縣(市、區)政法機關正式上線運行。
自治區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丁繡峰說,平臺實現了政法機關互聯互通、刑事案件協同辦理、執法司法全程監督,是以智能化技術倒逼執法司法規范化建設的治本性舉措,標志著全區政法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取得重大成果,自治區執法司法辦案模式實現歷史性變革。
2022年6月,呼和浩特市玉泉區發生一起盜竊案件。6月22日,案件偵辦完成后,玉泉公安局通過政法大數據平臺,將電子卷宗“一鍵”移送檢察機關,整個過程僅用時5分鐘。
玉泉公安分局西菜園派出所民警包志全說,過去辦案民警需要將所有案件材料以紙質卷宗的形式送達檢察院,不定期地跑到法院調取各類法律文書,耗時又費力,如今通過大數據平臺流轉,民警、檢察官、法官的聯系從線下走到線上,極大提升了辦案效率。
玉泉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通過平臺對案件在線受理,查看案卷和資料,通過平臺將案件信息自動回填到檢察機關辦案系統中。
玉泉區檢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李慧茹說,有了政法大數據平臺,不論在審查批捕環節,還是審查起訴環節,檢察院可以和公安、法院隨時進行溝通,可以更多地專注到案件本身。平臺通過案件辦理全程留痕、全程追蹤,更好地規范了執法司法行為,而且平臺為檢察機關設計了專門的監督流程,讓檢察機關更加精準高效地履行法律監督職能。
6月24日,檢察官通過平臺將該案移送至玉泉區法院提起公訴。6月27日,玉泉區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并當庭宣判。法院通過平臺將刑期信息發送給玉泉區司法局,被告人云某予以宣告緩刑,并實行社區矯正。
刑罰執行結束后,相關信息將通過平臺反饋到公安局和檢察院,通過政法大數據平臺實現了從立案到執行的全程閉環管理。
玉泉區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韓婷梅說,以前辦理盜竊罪案件大概需要30天至60天不等,這起案件從公安移送審查起訴到法院審結只用了5天時間,實現了網上業務協同、信息共享、全程監督,打通了公檢法司之間溝通的障礙,極大提高了辦案質效,緩解了案多人少的矛盾。
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李鋼告訴記者,政法大數據智能化應用平臺相當于組建了一個微信群。黨委政法委為群主,政法各單位為群成員,實現群呼、點對點直呼等功能,既能使每個執法司法行為都在監督范圍內,又能保障各項業務協同交互。
平臺建設依托內蒙古自治區政法網,建設全區統一的政法大數據智能化應用平臺,在不打破、不改變政法各單位原有網絡和業務應用系統的基礎上,打通網絡和數據共享,實現電子卷宗、法律文書、涉案財物等辦案信息全程網上流轉、共享和留痕。在自治區高院、檢察院、公安廳、司法廳、監獄管理局、戒毒管理局部署分平臺。平臺建成后,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共同使用,覆蓋全區各盟市、旗縣所有的政法單位。
平臺的一個特點是協同。圍繞刑事案件辦理的各個環節,平臺通過電子卷宗、法律文書等辦案信息的網上流轉和實時共享,實現案件辦理從偵查、審查起訴、審判、交付執行全過程跨部門網上協同交互。在政法各部門智能輔助系統基礎上,建設案件信息質檢、知識索引、類案量刑參考等智能輔助工具,切實提升協同業務質效。
另一個特點是共享。結合政法工作實際,實現對24類82項400小項數據的共建共享、分級授權和按需查詢。同時將案件信息、法律文書等辦案數據匯集成一個“數據池”,通過數據對比研判,為分析治安形勢、打擊刑事犯罪、創新社會治理提供數據支持。
自治區黨委政法委以“監管到位,但不越位”為原則,對案件辦理數據進行自動分析,對關鍵節點進行自動巡查,推動監督關口前移,切實把執法辦案權關進“數據鐵籠”。創新研發“頑瘴痼疾監督分析系統”,在“有案不立、壓案不查、有罪不究”等方面建立監督模型,推動全面從嚴管黨治警向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