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前瞻性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各領域應用場景智慧化迅速發展――
新基建“提速”,打造發展新優勢
8月12日,在山東港口日照港碼頭,無人集裝箱卡車和有人集裝箱卡車正在碼頭穿梭,在基于5G的C-V2X車路協同引導下實現了安全混流運行。建成全球首個5G+無人集卡智慧港口,這是中國港口5G+應用的一次成功實踐。投產以來,山東港口日照港綜合效率提升15%,節省人力成本86%,每年新增作業量45萬標箱。
以5G為代表的新基建有著“一業帶百業”、加速傳統企業快速升級、推動創新創造的加持效果。今年上半年,山東省前瞻性布局的新型基礎設施孕育了新的經濟發展動能,工業、農業、服務業各領域應用場景的智慧化正飛速發展,數字技術正加速融入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
科創引領,新基建加速布局
在青島奧德精密器械有限公司的工廠內,2臺智能無人運輸車正奔跑在各條生產線。該公司總經理王福潤介紹,基于WMS(即庫位管理系統)、AMS(即敏捷制造系統)等打通生產數據互聯互通,可實現5G柔性生產制造、5G無人駕駛等應用場景。依托科技創新賦能,該工廠的樣板間正為其他中小企業提供可借鑒的經驗。這是山東省通過科技創新,以新基建驅動產業升級的一個縮影。
圍繞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關鍵共性核心技術,山東省正加快布局建設重大技術研發平臺,加大技術創新研發支持力度,激發創新活力。同時,有針對性地布局和解決一批核心技術,支撐推動新型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
在7月底舉辦的首屆中國算力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發布了全球首張確定性網絡2.0版及應用場景,經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權威測試,山東確定性網絡2.0主要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此外,在山東算網一期建設中,濟南超算創新突破行業關鍵技術,在國內首次實現了500公里級長距IB(即無限寬帶技術)網絡互聯,并基于該技術建立濟南―青島超算互聯網試驗網。
賦能百業,助推數字變革
新基建與千行百業融合,究竟能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作為“軸承之鄉”,聊城臨清市的軸承產業集聚區現已成為全國五大軸承產業集聚區之一,當地軸承生產正由“制造”邁向“智造”。在山東省宇捷軸承制造有限公司智能化生產車間里,一條條自動化流水線正高速運轉,一線員工與機器人并肩作戰。據悉,當地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云軸聯利用“產業+平臺+金融+資本”的工具和方法,打造中國軸承產業鏈數字經濟總部,實現軸承產業由“分散開花”到“穿珠成鏈”。
不僅在工業領域,高科技、數字化、高端化的特征在農業領域也已經充分彰顯。
作為“中國蔬菜第一縣”,莘縣年產蔬菜高達520萬噸。在莘沃超級蔬菜農業種植大棚,棚戶張冬換借助莘縣數村小程序,實現了在手機上一鍵操作“云種菜”。莘縣政府辦黨組成員、大數據中心主任康懷航介紹,莘縣共有1200多個這樣的5G+農業物聯網系統大棚,可節省人工30%以上、節水60%以上、節肥40%以上、增產30%以上。不僅如此,騰訊云(莘縣)農業數字經濟產業基地還觸發了一系列“鏈式反應”。當地通過5G+農業物聯網打造了一批莘縣的品牌IP,“莘縣蔬菜”品牌價值現已達到50億元。
在德州平原縣,“舒心就醫”讓職工醫保患者實現了“先看病后付費”。平原縣人民醫院信息中心主任張敬波介紹,門診病人的候診時間,由平均3.5個小時縮短至現在的45分鐘。
今年,省大數據局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訂《數字變革創新2022年行動計劃》,在推進生活方式數字變革方面,山東省突出數字惠民導向,全面打造數字化應用場景。如今,山東省正加快打造跨越時空、均等普惠的教育、醫療、養老等智慧化融合基礎設施,著力解決人口老齡化、城鄉資源不平衡等問題。
資金助力,攻堅新課題
盾構機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圍繞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濟南軌道交通集團與山東大學等單位聯合攻關,建成全國首個具有“五官感知”的智慧盾構,并在貴陽、杭州、濟南等地開展示范應用。軌道交通集團科技創新中心主管謝浩介紹,集團在獲得1370萬元省財政資金的基礎上,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帶動濟南軌道交通集團、濟南重工集團、中鐵十四局集團等單位累計投入資金超4000萬元。
攻堅新課題,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為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當前,山東省正加快新型數據中心建設,為有效推進山東省數據中心提質增量,今年,省大數據局與省財政廳、省通信管理局三部門印發《山東省省級財政支持新型數據中心建設獎補政策實施細則》。其中,在資金分配方面,山東省將對節能效率高、服務上云企業數量多的大中型數據中心,省級財政對每個已用物理機架最高給予1000元支持,對“算力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間接經濟效益達到300萬元以上或年服務超過30萬人次的邊緣數據中心,省級財政對每個已用物理機架最高給予3000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