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云、 AI等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數字經濟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越來越重要的價值。9月26日,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8.6%,保持9.7%的高位增長速度,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
數字經濟呼喚算力基礎設施
數據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生產資料,算力則成為了與數字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重要生產力。不過,要想數據真正能發揮價值,必須從數據價值鏈入手,即數據的采集-存儲-加工-應用。在這個過程當中就需要打造數據基礎設施承載價值鏈,以充分發揮數據的價值。
正如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會帶來生產力的重新布局一樣,隨著生產的發展成熟,以信息、融合和創新為核心內涵的新型基礎設施形成的“算力網絡”成為了數字經濟時代的生產力承載體。
為了構建好“算力網絡”,“十四五”規劃中就指出:“圍繞強化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支撐,布局建設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
優化算力網,提升數據競爭力
近年來,人工智能極大地推動了產業智能化的生命力,智能產業與實體經濟呈現緊密融合的趨勢。一方面,經濟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為人工智能服務的實體經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海量數據為機器學習提供原料,大大加速人工智能技術迭代、智能經濟的高速發展。
如今,中國各行各業都在利用人工智能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產生了大量算力需求。于是,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成為各地重點建設的新型基礎設施。通過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提供的強大算力使能創新、賦能產業、加快城市智能化轉型,成為促進城市經濟步入新階段的重要基礎。
目前我國各地正在積極推進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主要是基于�N騰AI基礎軟硬件平臺,包含Atlas 900 AI集群、異構計算架構CANN、AI框架�N思MindSpore、�N騰應用使能MindX和開發平臺ModelArts等。
盡管我國算力基礎設施不斷發展完善,但是,算力水平依然很難滿足數據量猛增帶來的巨大算力需求。此外,AI大模型的開發需要強大的算力支撐,AI技術為企業生產提供切實可用的價值更需要算力支撐,單一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已經無法滿足地方發展對算力的需求,因此各地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之間算力網絡互連、資源共享、協同調度是大勢所趨,算力網絡呼之欲出。
在9月25日,以“深耕數字化”為主題的華為全聯接2021上,深圳、武漢、西安、成都、北京、上海等21地市共同點亮人工智能算力網絡,向前邁出了第一步。
會上,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AITISA(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鵬城實驗室聯合發布發布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2.0――從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走向人工智能算力網絡》也指出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發展的新階段――從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走向人工智能算力網絡。通過算力網絡將各地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連接起來,動態實時感知算力資源狀態,實現統籌分配和調度計算任務,構成區域內可感知、可分配、可調度的AI算力資源,以“一網絡”實現算力匯聚、數據匯聚、生態匯聚。
地方發展新動能
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是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的重要基礎設施。政府牽頭建設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能夠實現集約化一體式建設,快速交付、快速上線、算力強勁、綠色節能。
當前,多個地方正在加速布局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通過人工智能計算能力,使其算力更強、速度更快,賦予人工智能更強勁的“爬坡之力”。這些發展中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勢必會給地方人工智能產業帶來巨大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