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起步,一年一個臺階。
2017年8月21日,合肥市數據資源局正式揭牌;2020年,全市數字經濟產值突破4000億元;2021年,合肥入選“2021數字經濟城市發展百強榜”……
補足短板、整體提升、全面引領。合肥聚焦“夯實數據基礎、做強城市大腦、創新應用場景、做大數字產業”,全面打造“城市大腦”標桿,數字化已經從公共服務領域延伸到合肥數字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
鍥而不舍,逐夢數字經濟高地
圍繞打造具有國內比較優勢的數字經濟高地目標,合肥市堅定不移實施數字化戰略,不斷突破數字技術創新,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實現數字經濟多點開花。
在省會城市中率先出臺數字經濟發展專項規劃,深入實施“136”發展行動計劃:以數據資源為1個核心驅動,構建數字基礎設施體系、數字技術創新體系、數字經濟產業體系等3大體系,加快推進數字新基建建設、關鍵核心數字技術突破、數字新業態培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工業農業數字化轉型、服務業數字化升級等6大重點任務;在全國率先啟動市級數字經濟產業創新試驗區建設,明確高新、廬陽、蜀山、包河為試點區域,在數據要素流通、市場主體培育、應用場景創新、產業生態構建等方面先行先試。
強力統籌、深入推進,合肥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全國第一個量化認定大數據企業,累計認定市級大數據企業741家;產業數字化加速推進,萬家企業登云超1.3萬家,累計建設117家智能工廠和1107個數字化車間;連續四年舉辦中國(合肥)數字經濟創新峰會,持續營造數字經濟發展良好氛圍……
數字賦能,提升智慧生活感知度
如今的合肥,群眾辦事可以用“多快好省”來形容。
辦理政務事項,線下不方便線上辦,窗口不能來手機辦;出門路上怕堵車,智能交通實時調控疏導擁堵路段;看病就醫,通過互聯網預約掛號,再也不用排長隊……這一系列的變化,源于合肥建成了一個以海量數據資源為基礎、打通城市各條神經網絡的智慧城市大腦。
四年來,合肥市建成了統一的市級大數據平臺,接入全市近200個業務系統,匯集數據10249類330億條、電子證照276類4557萬套,實現政務數據縱向全貫通、橫向全覆蓋;搭建數據中臺、智慧中臺、業務中臺、時空中臺四位一體的“城市大腦”中樞架構,實現城市數據資源、數字技術、數字應用的統一標準管理和統籌規范應用,助力城市數據價值深度挖掘和數字服務質量高效提升,促進了業務部門服務應用相互銜接。截至目前,政務數據共享率達到100%,非涉密公共數據開放率達到100%。
通過優化審批流程、精簡申報材料、降低辦事成本,實現市縣平均承諾時限比2019年壓縮59.7%,平均申報材料比2019年壓縮58.8%。2020年,合肥市獲評“網上政務服務能力非常高”,連續三年獲此殊榮,在32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四。
持續護航,營造智慧城市新活力
牢牢把握數字時代新機遇,跑出數字經濟發展加速度。
合肥在全國成立首個大數據行業黨委,積極發揮政治引領作用,推動大數據企業營造數字生態、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智慧城市,拓展“數據幫”黨建內涵,提高行業黨委的創造力、凝聚力、向心力,提升全市大數據行業的產業發展效益。
在9月18日舉行的首屆量子產業大會上,合肥量子城域網正式啟動建設,建成后將對涉及國計民生的網絡信息系統進行保駕護航,助力合肥打造創新驅動、全球領先的“量子中心”。
推動企業“上云用數賦智”,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標桿智能工廠和工業互聯網平臺。到2025年,力爭合肥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1%,建成“數字中國”領先城市,城市數字化轉型取得顯著成效,形成全域感知、泛在融合、安全可靠的數字基礎設施體系,數字化治理能效全面提升,數字化公共服務水平更高,成為具有國內比較優勢的數字經濟高地。
駛入快車道,跑出加速度。數字合肥緊緊圍繞滿足城鄉居民的期盼,運用智能互聯技術推動基層公共服務的社會化、精準化、智能化、精細化供給,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