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的《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提出,到2026年,三維化、虛實融合沉浸影音關鍵技術重點突破,虛擬現實在經濟社會重要行業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
隨著技術日趨成熟以及應用加速落地,我國虛擬現實產業正進入一輪爆發期。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預計,2025年我國虛擬現實產業的規模有望超過2500億元,可能帶動萬億元的市場規模。
多種應用場景加速落地
眾多國內外科技巨頭企業正加速虛擬現實領域的業務布局,我國“十四五”規劃也將虛擬現實列為數字經濟的重點發展領域之一。
游戲無疑是當下虛擬現實成熟、普及的應用場景。不過,令人關注的是,隨著大公司陸續進場、企業投入不斷加大,虛擬現實產業正逐漸褪去單一的游戲娛樂色彩,向更多應用場景拓展,加速與千行百業的融合。
――工業生產。當前,虛擬現實技術在工業設計、制造裝配、操作維護、產品展示等方面應用較多,對生產數據進行可視化改造,以實現智能化生產、可視化管理、數字化決策。以工業互聯網為主業的寶通科技公司今年7月發布了數字孿生智慧礦山系統,基于AR和VR智能設備、裸眼3D混合現實空間等數字化產品,構建了礦山應用場景的數字畫像,加速礦山各個生產環節的智能協同。
――醫療診斷。虛擬現實技術正在成為傳統醫學手段的有效補充,有效提升了病例討論、教學查房、遠程醫療、醫患溝通的效率。借助一種基于三維智能影像技術的智能醫療影像系統,醫生可以直觀、精準地定位病灶,還能實現遠程會診、雙向實時互動等。
――文化旅游。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研究中心研究顯示,文旅產業在虛實融合中走出了一條新路徑,虛擬現實設備成為文旅產業生態的新入口。在杭州西湖,游客只需要一部手機,對著實景掃一掃,就可以開啟AR導航導覽模式,體驗沉浸式實景導航以及虛實融合導覽體驗。在重慶三峽文物科技保護基地,虛擬現實技術越來越多地被引入到文物科技保護領域,觀眾帶上特制的頭盔,就可以身臨其境體驗文物修復的過程。
――智慧生活。以虛擬現實、數字人、數字孿生等元素為特點的虛實共生新型社會形態正在從科幻走向現實。南昌等城市推出了數字孿生城市平臺,助力城市智慧綜治、智慧平安社區、智慧政務等多重領域的數字化升級;OPPO公司最新發布的單目智能眼鏡,支持觸控、語音、手勢、頭動操控四種交互方式,可以實現導航、天氣預報、健康信息推送等功能,未來有望在健身、辦公等場景下發揮作用。
――教育培訓。在虛擬現實、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融合發展下,虛擬學習資源、全息互動教學、VR/AR教育科普應用等新型教育方式應運而生。在廣州,一些中小學在科學課堂上引入虛擬現實技術,以更直觀更生動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索地球、生物、人體的奧秘;借助VR眼鏡的超高清視覺體驗,北京等地的駕校開始嘗試“VR+駕駛培訓”,坐進VR智能駕駛培訓模擬器,學員眼前就會出現真實還原的道路,各種天氣、路況都可以進行模擬。
硬件軟件日益成熟,產業進入爆發期
事實上,產業的爆發性增長與虛擬現實硬件軟件的不斷成熟密切相關。虛擬現實的傳感、交互、建模、呈現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用戶在交互、顯示、佩戴舒適感等方面的體驗漸入佳境。
一方面,新的光學方案提升硬件性能。與前幾年流行的體驗艙、頭盔、頭戴式顯示設備不同,當前越來越多的終端設備以眼鏡形式呈現,一些單目VR眼鏡整體重量不到30克,鏡片厚度僅1.3毫米。OPPO公司擴展現實技術總監徐毅說,近年來新的光學解決方案得到普及,畫面的清晰度提高了,設備重量和厚度也降下來了。
另一方面,新的制作方式帶來優質內容。對于虛擬現實產品,內容的制作方式是3D建模、仿真、渲染,制作出“數字人”“數字物”“數字場景”。一位業內人士介紹,從傳統單個工作室的作坊式生產方式轉變為云原生、社會化協作的工業化生產方式,虛擬現實數字內容的生產變得更加高效、便捷。
“虛擬現實已展現出拉動新型消費的潛力,成為地方產業經濟布局的焦點,并逐步成為實現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柱型技術。”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說。
行業生態亟須完善
當前,虛擬現實正成為不少地方產業布局的重點。在深圳,近日施行的《深圳經濟特區數字經濟產業促進條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確了通信網絡、算力、數字技術等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部門和建設原則,進一步夯實虛擬現實產業縱深發展的基石。
《上海市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也提出,要加速推進數字新基建,加快研究部署未來虛擬世界與現實社會相交互的平臺,發展智能人機交互、虛擬數字人等新型人機交互技術,加快虛擬現實生態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從推進關鍵技術融合創新、提升全產業鏈條供給能力、加速多行業多場景應用落地、加強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構建融合應用標準體系等方面提出了五大重點任務。
業界表示,加強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對于整個行業具有重要意義?!拔覀兿M摂M現實產業也有一個類似安卓手機系統的平臺,不同的開發者可以在同一個平臺上研發新的產品和應用,形成更加繁榮的產業生態。”徐毅說。
中國信通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陳曦分析認為,虛擬現實政策落地過程應該聚焦應用推廣,進一步突破展廳型、孤島式、雷同化等發展瓶頸,把“看上去很美”轉向“用起來很爽”,形成一批成規模、易推廣、有產出、可盈利的應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