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2023年經濟工作的五項重點任務之一。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有哪些核心任務?現有產業體系有何發展底氣?下一步應當如何加快推動產業發展補短板、鍛長板?人民網“強觀察”欄目記者進行了采訪。
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十年來,我國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深空、深海、深地等前沿領域捷報頻傳,鍛壓機、盾構機、發電機等國之重器引領創新,5G、高鐵、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跑全球。
“經過多年追趕,我們已經縮小了與發達國家在產業技術水平上的差距,在部分終端產品領域形成了國際競爭力,但仍需看到,關鍵核心技術和部分零部件等中間品仍是短板。”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在接受“強觀察”欄目采訪時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攻關,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王金照說,每個領域都有關鍵核心技術,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所提到的“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是指哪些技術,主要是看其通用性和基礎性。比如,像集成電路和數控機床領域,通用性和基礎性極強,且對國外依賴較強,是我們需要集中力量、重點突破的領域。
技術攻克如何真正見效?王金照建議,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以企業為主體統籌攻克難題,同時要以產品的規模化應用作為科技攻關的檢驗標準,讓效果實實在在體現在解決實際問題上,而不僅僅是個樣品。
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作為工業經濟主體,傳統產業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提升傳統產業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綠色低碳、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
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養分從何來?以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舉例來說,王金照介紹,近幾年,受勞動力工資等生產要素成本上漲的影響,紡織服裝、電子組裝這類勞動密集型產業有向東南亞遷移的趨勢,要提高這些產業競爭力和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需要多措并舉?!氨热缤ㄟ^數字化改造來降低生產要素成本,再比如當我們的組裝環節轉出去了,就要盡快把紡織、化工、元器件等中間品的競爭力提上來。此外,要在相關領域建立自己的品牌渠道,特別是利用好數字化平臺發展的優勢,把高附加值環節的業務留在國內。”
除了紡織服裝、電子組裝這類勞動密集型產業,傳統產業還包括電氣制造、汽車制造、專用機械制造等有較高技術門檻、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要求的產業。在王金照看來,這些產業則是未來我國擁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對于這類產業,要支持龍頭企業對標國際領先企業和技術,牽頭搞技術攻關,通過開發最領先的產品提升競爭力。
當前,在推動傳統產業改造上,仍面臨融資難、企業對轉型重要性認識不足、高素質人才短缺等問題。王一鳴認為,要引導和支持企業用好制造業中長期貸款、設備更新專項貸款、財政貼息等政策工具,加大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力度,擴大有效投資需求,從而繼續發揮傳統產業穩經濟大盤的“壓艙石”作用。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勇于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
這其中的“新領域”“新賽道”是指什么?王金照說,“新賽道”可理解為新技術革命中產生的一系列新技術、新產業,以及在已有產業中產生的新技術范式。比如新能源汽車、風電和光伏、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已經進入到了商業化應用階段的拓展型新賽道,也有一些尚停留在實驗室技術的潛在型新賽道。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新興產業則是關鍵中的關鍵。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要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入推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建設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新領域新賽道將為中國產業向價值鏈上游攀升提供機遇。”王金照表示,新賽道上還未有國家形成絕對的技術壁壘,我國可以依據對技術方向和商業模式的判斷,定義新產品和新生態,創建自主品牌、建立差異化優勢,提高競爭位勢。他舉例說,以智能電動汽車產業為例,該賽道正處于重構價值鏈的階段,是中國汽車產業向高端價值鏈攀升的良機。
平臺經濟是數字經濟的重要形態。2021年下半年,平臺企業發展勢頭有所減弱。去年以來,中央多次強調,要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實施常態化監管。王一鳴表示,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釋放了鼓勵平臺經濟發展的明確信號,將推動平臺經濟開啟新一輪發展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