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改革浪潮起,變革創新正當時。在推進智慧水利建設的關鍵領域數字孿生流域建設方面,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浙江水利又斬獲了“含金量”十足的肯定!
近日,水利部網信辦組織開展了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先行先試中期評估,浙江省獲優秀等次,其中數字孿生曹娥江流域防洪應用、嘉興數字水網應用、數字孿生大壩安全研判與智能管控關鍵技術與應用、椒(靈)江流域洪水預報調度一體化平臺、數字孿生甬江流域防洪應用等5項成果入選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先行先試優秀(推薦)應用案例,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一、“數字孿生流域”試點怎么抓?
自水利部啟動數字孿生流域建設以來,浙江充分發揮省數字化改革的先發優勢,謀劃爭取了數字孿生錢塘江等9項先行先試任務,數量居全國前列。
1.領導重視、高位推進。
省水利廳黨組把數字孿生流域建設作為一號工程推進,形成了“廳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重點抓、數改辦統籌協調、信息宣傳中心技術支撐、業務處室業務指導、試點單位組織實施分工”的協同機制。建立每周一推進、每月一通報、雙月一會商機制,廳領導先后10余次研究部署數字孿生流域建設,省市縣三級累計召開推進會130余場,有力推進數字孿生流域建設。
2.統籌發力、一體推動。
率先編制《浙江省數字孿生流域建設方案》,謀劃“1+1+8”頂層架構,明確任務要求,從省域層面上一盤棋推動,以試點建設撬動一地創新、全省推廣。各試點項目組建工作專班,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探索工程帶信息化等模式壓茬任務推進。
3.共建共享,創新突破。
按照“三融五跨”要求,主動加強與氣象、應急、生態、自規等部門對接,積極搭建多跨聯動機制,實現水利業務全方位、全鏈條量化閉環,進一步優化業務流程、創新業務模式、重塑體制機制。整合政府部門、科研院所、行業企業等多方力量,組建全國首個數字孿生流域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成立技術聯盟,聯合攻克數據底板、知識平臺、模型平臺等關鍵領域技術難題,提煉形成技術成果(論文)34項、軟著專利28項(含受理),有力打開了克難攻堅新局面。
二、“數字孿生流域”有哪些實戰成果?
一年以來,全省各項試點任務有序推進,數據底板、模型平臺、知識平臺和業務應用等各模塊加快建設,在防汛防臺中經受住了實戰檢驗。
1.支撐流域防洪更“智慧”!
防汛防臺吃緊時,水情、雨情、工情,海量數據、瞬息萬變;流域內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和地表地下各要素,牽一發而動全身。如何打贏這一場場防汛防臺的人民戰爭?正在迭代建設的數字孿生流域平臺“初出茅廬”,便在2022年臺風“軒嵐諾”“梅花”防御中“展露鋒芒”,提高水文預報的效率和精度,有力支撐防汛防臺決策――
快!數字孿生曹娥江構建全流程一站式防洪閉環作業模式,在防御“軒嵐諾”“梅花”實戰中,洪水預報效率從過去數小時1次提升至1小時內產生多個方案。
準!數字孿生錢塘江(蘭江)依托“水利模型+三維仿真”,實現洪水預報和淹沒預演,極大提高了預報精度。在防御“6?21”蘭江超保證水位洪水中,該平臺預報水位與洪峰水位31.15米僅相差5厘米。
穩!數字孿生水網(杭嘉湖平原)將5*5公里網格化氣象預報成果與水情、工情相結合,在降雨條件基本準確的情況下,站點洪峰水位預報精度控制在3-10厘米,平均水位預報精度控制在6厘米以內,預報效率及精度連工作多年的“老水文”都自嘆不如。
2.水資源管理與調配更精準!
通過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原本依靠工作經驗的水資源管理與調度有了“智慧大腦”――在數字孿生空間內進行預演,經過綜合評估分析后選擇最優方案,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例如,2022年8月以來,數字孿生金華橫錦水庫依托水資源配置模型,快速生成水資源調度方案,在保障東陽、義烏兩地生活用水的基礎上,支撐水庫南北干渠開展三輪灌溉放水,惠及6個鎮街300多個村莊,切實保障旱期農業用水安全。
數字孿生椒江綜合考慮抗旱保供和流域防洪需求,準確感知有效降水較少,通過分析研判,對流域內水庫實施攔蓄,攔蓄水資源量約6000萬立方米,為后期抗旱發揮了至關作用。
3.水利工程建設和運行更放心!
在數字孿生水庫建設中,布置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壩體滲流等應變監測點,做到實時采集數據、實時智能研判、科學匹配處置方法――這是數字孿生金華橫錦水庫智管應用守護水庫安全運行的“秘密武器”。
該應用搭建可視化數字場景,首創大壩安全“體檢單”,評價響應速率從每年1次提升至每天1次,實現水庫大壩全天候實時監測、智能診斷、風險預警、閉環管控。2022年9月18日17點43分,該應用自動感知并發出黃色預警,立即自動推送到水庫運行中心巡查人員。盡管經核驗該預警屬當日某地地震影響“虛晃一槍”,但通過事后歸集反饋數據和事件流程,進一步倒逼水庫評估智能模塊,提升能力,優化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