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是全球經濟未來發展方向,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重要支點,可以延伸產業鏈條,暢通國內、國際經濟循環。當前,我國數字經濟活力迸發、快速發展,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增添強勁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發展數字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2012―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45.5萬億元,多年穩居世界第二,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特別是2020年以來,數字經濟在支持抗擊疫情、恢復生產生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數字基礎設施實現跨越式發展,正在將我國工業體系完備的優勢轉化為海量數據優勢和豐富應用場景。我國信息通信網絡建設規模全球領先,信息通信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算力基礎設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十四五”時期還將加大以5G、工業互聯網、“東數西算”、衛星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以低成本、優質服務支撐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用數據的需求。數字基礎設施推動機器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客戶、消費者等從“萬物互聯”到智能互聯,不但有利于打通消費領域與產業領域的數據、促進數據要素流通和數字技術應用,而且有利于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增強相關領域的關鍵技術創新能力。
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有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隨著我國產業數字化發展不斷提速,數字經濟在三次產業中的滲透率不斷提高,推動傳統產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比如,電子商務、直播電商、即時零售等業態與生產融合發展,打破了傳統生產環節與消費環節的時空限制,形成“線上下單預訂―線下組織生產―物流運輸派送”模式。截至2022年7月底,通過智能化改造,11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的生產效率平均提高32%,資源綜合利用率平均提高22%,產品研發周期平均縮短28%,運營成本平均下降19%,產品不良率平均下降24%。通過整合產業鏈價值鏈、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數字經濟提高了市場可達性,有效促進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數字經濟促進共享發展、協調發展,激發社會發展活力。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在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的同時,也進一步促進共享發展和協調發展。近年來,數字政府、數字惠民服務、數字鄉村、數字醫療發展成效顯著,推動公共服務更加普惠可及,讓經濟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數字經濟發展帶來創業型就業的新方向新場景,催生出一批靈活就業崗位和多種新就業形態,既為保障城鄉勞動力就業創業開拓更大發展空間,也為欠發達地區提供新的發展機遇,有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數字經濟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當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多樣化、個性化、多層次的消費需求不斷增長。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一方面有效支撐消費結構優化升級,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求。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8.41億,占網民總數的80%;農村網絡零售額從2015年的3530億元增至2021年的2.05萬億元。另一方面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網絡視聽、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互動娛樂等不斷發展,截至2022年6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9.62億,網絡新聞用戶規模達7.88億,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7.16億。數字經濟在增進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面向未來,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遵循數字經濟發展規律,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必將促進新時代的中國更加充滿生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