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2年個人信息保護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報告》,其中指出,雖然針對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權益的法律法規更加完善,但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的情形仍然較為嚴重。
在互聯網時代,個人信息數據的經濟價值逐漸凸顯,一些商家在收集、處理消費者個人信息時,也出現了很多不規范行為,致使損害個人信息權益成了消費侵權的重災區。從具體表現形式看,一些經營者奉行“揀到籃子里都是菜”的原則,超范圍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試圖從中找尋到更多的生財之道;一些商家在收集消費者信息時頗花心思,但在后續管理、保存時卻多有疏漏,造成個人信息泄露事件時有發生;有的商家利用收集來的消費者信息進行精準畫像,進而大搞大數據“殺熟”;還有商家未經消費者同意,大量發送商業性信息……這些隨意收集、違法獲取、過度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的行為,不僅侵犯了消費者的安寧權,而且給消費者的財產安全埋下風險隱患。
從法律層面看,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我國民法典專章規定了“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2021年頒布施行的個人信息保護法,進一步明確了個人信息處理活動的底線紅線,完善了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體系??梢哉f,我國法律在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上的態度是非常鮮明的。
對于各類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的行為,一方面,要適時啟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修訂,不斷完善有關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強行政和司法保護,依法懲治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權益的違法行為。同時,要充分發揮消協組織職能,督促企業加強自律。這樣才能筑牢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屏障,讓消費者收獲更多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