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旅游城市和邊境城市,隨著經貿往來日漸恢復,丹東地區的人員流動也越來越頻繁,執勤巡邏力度和智能化手段都要加強,嚴防邊境違法活動?!?月10日,丹東大江口邊境派出所勤務指揮室里,民警正在和解放軍邊防官兵研究邊境地區的管控形勢。
7月6日,遼寧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以下簡稱遼寧邊檢總站)聯合遼寧省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會、省鄉村振興局、省邊海防委員會召開了平安邊境模范系列創建活動第二次聯席會議,旨在夯實平安邊境建設的基層基礎,筑牢國家邊境安全線。
破解邊境管控工作難題,向科技要警力、要戰斗力。面對形勢復雜的邊境管控任務,遼寧邊檢總站錨定“建成體系化、實戰化、智能化邊境管理鋼鐵長城”的長遠目標,推動邊境管理工作由“傳統粗放型”向“集約高效型”轉變。
鴨綠江畔微風習習,虎山長城吸引著八方游客。這里是我國海岸線的北端起點,邊海防線長、溝岔多、巡邏難度大。
科技賦能,前置預防關口。依托全省2550個邊海防
視頻
監控和北斗船只定位系統,自建的55個雷達、54部紅外熱成像和30個高空鷹眼,以及智能分析聯動監控、地埋式震動
報警系統、無人機反制系統等數字化設備,遼寧邊檢總站構筑起“水上預警”“岸線預警”“縱深預警”三道防線。
“攝像頭、雷達、報警系統等前端設備如同一個個‘觸手’,協助我們實現邊境預警作用。”丹東邊境管理支隊指揮中心主任閆立國介紹說,總站、支隊兩級指揮中心組建“情指行”合成作戰中心,為“觸手”鏈接上“中樞大腦”,實現管控態勢“一圖展示”和警力分布“一鍵調度”。
面對日益復雜的邊境維穩形勢,遼寧邊檢總站及所屬丹東邊境管理支隊與12個涉邊部門、14個公安警種建立起合作機制,在5個邊境管理大隊組建情報研判室和視頻巡查室,并出臺了相關文件,上下聯動,打響邊境管控整體戰。
九溝十八岔,岔岔有人家;隔江能喊話,握手走一天。丹東振江邊境派出所轄區位于“兩國兩省兩江”交匯處,水域眾多、地形復雜,汽車通行較難,民警在沿江道綿延96公里的邊境線上進行一次巡邊需要4個多小時。為此,派出所創新推行了“警民E家”無線聯防報警服務平臺。
分散居住的村民每10戶為一組,派出所在每家炕頭上都裝上了一個能與平臺實時鏈接的“白盒子”。它好似信息時代的“烽火臺”,一戶人家按下按鈕,其余9戶人家和村委會干部及駐村民警、派出所接報警平臺,都會同步收到相關信息。
“安上這個‘電匣子’,夜里睡覺安生多啦,鄰里間有事也能互相幫上忙!”說起這個電子裝置,轄區村民豎起大拇指。
江水潺潺,川流不息;虎山長城,賞江觀景。邊境線上,一個個鷹眼探頭和密織的地面感知系統,為這座美麗的邊陲小城筑起一道新的智慧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