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建設,打造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研發、創新應用和產業集群。”“聚力擦亮‘京西智谷’新名片,持續在‘三大產業’產業領域發力,深化科創融合,打造京西產業發展的新高地。”……
在1月21日開幕的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北京市市長殷勇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2024年將提升人工智能底層技術和基礎底座自主可控能力,推動人工智能模型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加快在政務、醫療、工業、生活服務等領域應用,保持人工智能研發應用領先水平。
此前北京多個區明確提出2024年要多措并舉打造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發展熱土。
例如,石景山區提出,2024年人工智能產業力爭實現收入850億元。門頭溝區計劃2024年建設運營1000P人工智能算力,2026年建設運營3000P人工智能算力,力爭建設北方智能算力樞紐中心。
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人工智能已經越來越多地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北京如何發揮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資源優勢,拓展更多的應用場景,支撐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關專家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推動全產業鏈布局
1月16日,賽迪顧問舉辦2024年IT趨勢發布會,在人工智能領域,賽迪預測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將在未來10-15年取得長足發展,多項產業要素全球領先。預計到2035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為1.73萬億元,全球占比30.6%。
作為“AI第一城”,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相關產值規模約2170億元,同比增長約5%,2023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拿海淀區來說,海淀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全區GDP比重超50%。其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起到“壓艙石”作用,去年1-9月規模以上企業實現收入超1.2萬億元,同比增長16%,占北京全市收入比重64%。
對于北京各區結合自身優勢布局人工智能產業,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鵬在接受新京報新京智庫采訪時表示,北京各區應根據自身的產業基礎、人才儲備和政策環境等因素,明確在人工智能產業鏈中的發展定位?!袄?,海淀區可以依托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優勢,重點發展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門頭溝區可以利用其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發展智能制造和智能物流等應用領域?!?
此外,王鵬也表示,各區應加強與其他區域的協同創新,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良好機制。例如,可以通過建立跨區域的產學研合作平臺,促進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的合作與交流。通過政策扶持和資本支持等方式,培育一批在人工智能領域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這些企業可以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提升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云泉則對新京報新京智庫表示,除了海淀區在發展人工智能上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科技創新優勢外,朝陽區可以發揮自身經濟和國際化優勢,重點發展人工智能在金融、商務、文化等領域的應用,打造人工智能與高端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示范區。
張云泉也建議昌平區發揮自身空間和政策優勢,吸引人工智能領域的初創企業和創新團隊入駐,打造人工智能創新創業的熱土。大興區可以發揮自身產業基礎優勢,重點發展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領域的應用,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順義區則是發揮自身產業和交通優勢,重點發展人工智能在智能裝備、智能交通等領域的應用,打造人工智能與高端制造業融合發展的示范區?!睆堅迫f。
在推動大模型產業發展上,對外經貿大學信息學院教授陳振嬌告訴新京報新京智庫,“在打造開放協同的大模型產業生態上,北京仍需要推動大模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建設算法及工具平臺,開源開放、優勢互補、協同創新。最后,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保障。”
陳振嬌也建議,相關各區可以開展“一企一策”服務,統籌協調,妥善解決企業問題,“同時,適當放寬對潛力企業的服務標準和服務范圍”。
構建創新應用生態
如何讓人工智能帶動經濟發展,成為北京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近年,北京也在探索產業培育新型模式。
2023年11月28日,門頭溝區印發了《門頭溝區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在算力、算法、數據和應用場景同步發力,打造一批標桿應用場景,形成一批創新應用成果,帶動人工智能產業大模型生態的高質量發展。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在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領域的應用和推廣正在加快,但在加強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方面,依然需要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對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意義的應用場景。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姜廣智此前在接受《科創板日報》專訪時表示,以場景為牽引、應用為導向,開放更多典型場景,促進大模型產業化應用,按季度迭代推出大模型應用成果,形成一批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
在王鵬看來,目前北京在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建設方面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需要加大投入和推廣力度。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程度仍有待加深,需要進一步加強產業協同和創新合作。
對此,王鵬建議,北京要下大力氣建立完善的人工智能創新服務體系,為創新企業和團隊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務。
陳振嬌則表示,北京構建人工智能發展的創新生態,需要從組織領導到機制創新,從政策支撐到人才培養,多方協同發力。北京相關政府機構未來需充分利用北京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的協調機制,減少政策執行阻力;建立市級領導負責的人工智能專班,加強協調統籌;積極爭取國家部委的指導支持,確保措施有效落地;充分發揮科學家的領軍作用,引領人工智能發展方向。
“例如,在加快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領域的應用方面,完善重點標桿場景布局。可以支持海淀區建設城市大腦2.0,推動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3.0等項目實施。開放人工智能在政務及金融等領域的應用數據,形成可復制的標桿型示范應用場景。加強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產業數字化進程中,持續探索新場景,推動新應用產業快速增長?!标愓駤烧f。
同時,陳振嬌也建議,在資金保障上,也需要進一步加大政策創新和財政支持力度,實施專項科技計劃,優化產業發展資金投入機制;政策機制相互融合、形成合力。
在應用場景的拓展上,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速到來,人工智能在幫助老年人養老方面也是前景廣闊。2022年,北京60歲及以上人口465.1萬人,占總人口的21.3%。對此,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曾劍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老齡化社會,人工智能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對北京這樣老齡化程度較深的城市來說,可以通過發展養老機器人來幫助老年人解決養老問題,“例如,未來老年人的理發問題就可以通過機器人來解決”。
加強人才培育與核心技術攻關
去年9月份,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在《關于北京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的調研報告》中就指出,北京市人工智能人才資源基礎國內領先,但仍面臨較大缺口,調研中企業紛紛表示,在通用人工智能高速發展的風口下,北京市企業面臨著與上海、廣州、深圳、武漢等城市搶人才的情況。
實際上,北京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全國領跑。5所高校開設相關本科專業、32所高校擁有相關碩博學位授予權;北京高校還設立了8個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全國占比約18%。培養人工智能人才約3萬人,數量居全國首位。
當然,在高端人才培養和引進上,北京發展人工智能產業需要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和文化環境,吸引和培養更多的人工智能創新人才。同時也需要加強與國際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加強國際合作方面,王鵬也建議,北京的相關科研機構和企業積極參與國際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同時,鼓勵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提升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的國際影響力。
陳振嬌則認為,北京需要積極探索人工智能人才的保育引留長效機制,激發用人主體引才的積極性,強化人才服務保障?!盀闋I造良好創新文化氛圍,應優化布局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加強國際合作、完善創新服務體系、加強科技倫理治理、實行包容審慎監管,為創新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
此外,構建人工智能創新生態,夯實底層基礎是關鍵。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在調研報告中也指出,在人工關鍵核心技術上,北京市整體技術儲備與國際發達水平相差較遠。例如,國內短期尚無可完全替代英偉達的產品。國內開源深度學習框架百度飛槳雖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逐步提升,但在全球開發者數量、性能、易用性、工具鏈完備程度等方面,與Pytorch等國際主流開源框架相去甚遠。
王鵬也建議,北京應繼續加強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數據中心、云計算平臺、超算中心等,提升算力支撐能力。推動開源平臺和框架的發展,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的共享和普及。
陳振嬌則表示,在核心技術攻關上,需要加大資源供給、政策扶持與資金投入,支持高校與科研院所開展有組織科研,圍繞類腦智能、大數據智能、具身智能等研究方向科學布局,突破人工智能前沿基礎理論創新。
“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搭建跨學科、跨領域的人工智能協同創新平臺,促進學者、研究員與企業人員技術交流、協同攻關,力爭在人工智能‘卡脖子’、‘顛覆型’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重大原創突破,強化可信人工智能關鍵技術創新,加強隱私保護策略與系統構建?!标愓駤烧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