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形成創新生態,帶動相關產業在京落地發展,力爭到2025年,智慧城市產業實現營業收入3500億元,帶動上下游產業接近萬億,打造30個以上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桿工程,培育多家千億市值企業?!比涨?,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高精尖產業發展規劃》,全面服務首都率先構建新發展格局,縱深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推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在打造智慧城市方面,《規劃》提出了4個方面的具體舉措。
一是底層通用技術。加強與行業領軍企業對接合作,重點突破操作系統、智能感知系統、隱私計算等薄弱環節。探索建設空間計算操作系統平臺,支撐數字化、智能化應用場景,探索用軟件定義和驅動物理世界;建設未來智能系統平臺,融合行業數據集、國際領先算法模型以及大規模算力等資源要素,提供底層通用的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服務;建設隱私計算基礎平臺,打通“數道”“鏈道”,形成多域協同、自主可控、安全隱私的可信智能計算基礎環境。
二是城市感知體系建設。建設綜合多種傳感器的城市感知網絡,帶動傳感器等感知終端以及相關通用光電器件等感知設備發展。建立全市感知終端“一套臺賬”,強化各部門、各類型感知終端統籌管理;推進智慧桿塔等感知底座組網建設,實現多種設備和傳感器“一桿多感”綜合承載;建設全市統一的感知管理服務平臺,實現感知數據共享和應用;提升城市感知的智能監測和邊緣計算能力,提升城市感知大數據融合分析效率;重點加強對交通狀況、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城市部件等要素的實時感知,形成動態城市畫像,形成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一體化智能交互能力,支撐城市精細化管理和精準服務;依托城市碼推進“人”“企”“物”城市基礎感知數據的融合關聯和共享,構建萬物互聯的感知體系。
三是城市數據融合服務。深化數據專區對金融科技、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的數據供給,推動向企業、科研院所和公眾開放數據,培育數據交易市場和生態,吸引和培育中小企業集群化發展。
四是城市運營開放平臺。開放交通、市政、醫療、教育等領域應用場景,鼓勵優質企業“揭榜掛帥”“毛遂自薦”參與場景建設,利用“大場景”開放培育“大產業”;推進智慧城市實驗室等平臺建設,為企業、科研院所提供數據和基礎設施,基于開放場景進行新技術研發和產品設計,建立創新產品、方案與場景對接機制,快速將創新成果轉化成實際應用,在智慧交通、智慧應急、智慧社區、智慧家居、智慧教育、智慧康養等領域孕育一批智慧城市運營商,構建服務公眾智慧生活的創新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