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福建省廈門市公安局堅持“科技引領+社會共治”兩翼并舉,牢固樹立“以防為先”理念,大力探索實踐“預防警務”,通過動態感知風險、及時阻斷風險,推動警務運行模式由被動反應型向主動預防型轉變,實現警務效能與治安態勢“雙質變”。
2021年,廈門群眾安全感達99.359%再創新高。在去年年底召開的平安中國建設表彰大會上,廈門榮膺“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
強化“圈層”查控 構建海陸空立體防控網
今年1月5日深夜,位于廈門與漳州交界處的一公安檢查站內,一輛黑色轎車接受無感安檢時,設備突然發出警報,自動升起的攔截設備將該車輛阻截在檢查站。經檢查,執勤民警在車底發現數把管制刀具。這種自動預警攔截設備大幅提升了安檢查控效率,有效降低執勤民警安全風險。廈門警方強化陸路防控工作,建成6個智慧公安檢查站,不斷完善市際布控攔截圈,配套健全可視化一鍵式“關城門”等機制,全力打造堅實可靠的“護城河”。
廈門作為改革開放先鋒城市、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第一站”,高崎國際機場跑道航班起落不斷,每天出入境人員、貨物進出繁忙,對治安防控提出新要求。廈門警方加強機場區域感知體系建設,著力完善防控體系,按照“國內一流、行業一流”標準,推動新機場安保體系建設,筑牢了民航管控防線。
“按照海陸空立體化防控思路,我們強化市際‘圈層’查控,著力構筑‘治安防控識別圈’,最大限度將風險隱患阻截在外圍、處置在遠端?!睆B門市公安局防控辦綜合協調組副組長楊震介紹說。
夯實“點面”防控 筑牢應急處置“橋頭堡”
2021年3月的一天,湖里萬達商圈有市民報警稱,其患有自閉癥的8歲兒子走失,萬達街面警務站執勤民警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依托智慧街面巡防系統公共視頻,不到15分鐘就找回走失兒童。
快速找回走失兒童,實現“小案快偵快破”,是近年來廈門警方穩步推進街面警務站等“智慧”支點建設成果的一個縮影。據介紹,為筑牢街面巡防圈,廈門警方利用智慧街面巡防平臺和“110慧眼”系統,結合“1―3―5分鐘”快速反應圈和市、區兩級巡特警巡區布局,進一步提升巡邏勤務精準度,為警務實戰賦能增效。
“一個警務站就是一個微型派出所,一旦遇到突發事件,就是一個指揮平臺,真正做到快速反應,守住應急處置第一道防線?!睆B門市公安局指揮情報中心勤務指導處處長謝國瑞介紹說,目前全市共在車站、碼頭、商圈等重點區域,設立18個智慧街面警務站。
智慧安防小區建設,則將平安延伸到群眾家門口。目前,廈門已建成1340個智慧安防小區,通過對小區動態的多維感知和精細管理,努力為群眾打造更加平安的幸福家園。
嚴格“要素”監管 打造源頭預防“安全鎖”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中,除了緊盯重點區域重點領域,管好危爆物品等“要素”也是重要環節。
2021年6月以來,廈門市公安局依托福建省危險物品安全監管信息平臺,創新升級研發“廈門危爆物品智慧管控系統”,打造危爆物品智慧監管新模式,實現對全市民爆行業、民用槍支使用單位、劇毒和易制爆危險化學品等涉危行業“一套系統全面管理”。
該系統還有手機端App版本,民警通過手機足不出戶就能對爆破作業的物料領取、運往現場、卸貨清點、現場爆破、退庫運輸、清退回庫等8個重點環節進行“全鏈條、無死角”可視化監管。近年來,廈門未發生因危爆物品監管問題引發相關案件、事故。
凝聚社會力量 共繪平安建設“同心圓”
2021年12月7日,一列車廂被布置為反詐騙主題的地鐵,從呂厝地鐵站出發。這是廈門警方策劃推出的全省首列“橙風破詐”號反詐專列,將反詐騙宣傳融入市民日常出行,發動全民成為反詐“傳橙人”。當天,“e反詐”廈門反詐聯盟平臺正式上線,參與答題人數達12.7萬人,其中有523名群眾主動報名成為反詐志愿者。
發動市民參與,匯聚磅礴平安力量。近年來,廈門警方按照“黨政領導、公安主導、部門協同、公眾參與”原則,堅持以專帶群、專群結合,依托“互聯網+群防群治”平臺和“廈門百姓”App,廣泛發動社會力量,組建平安志愿者隊伍,充分發揮信息收集員、治安巡邏員、隱患排查員、矛盾調解員、宣傳幫教員”作用,打造“義務交警”“青年義航隊”等一系列平安志愿服務品牌,激發了社會治安防控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