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人工智能17個領域領跑全國,高影響力學者數量位居全國之首,學術成果顯著,并已形成原創成果涌現、頭部企業聚集、創新創業活躍、應用場景廣泛的良好局面,成為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領先地區。
高影響力學者數量居全國之首
日前,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下稱:智源研究院)聯合清華大學共同發布2021年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響力學者――“人工智能2000榜單”顯示,北京高影響力學者數量共計63名、82人次,全國排名第一,占全國總人次的36%。
人工智能產業高速發展關鍵是人才。北京人工智能高影響力學者的研究方向以應用研究為主,主要集中在高校院所。從學者所在機構來看,北京71%的高影響力學者來自高校院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是最重要的人才聚集地,而清華大學高影響力學者數量位居北京首位,達到39人次。
人工智能優勢企業也是重要人才輸出地之一。比如,京東集團、百度集團、曠視科技、字節跳動、蔚來汽車、醫渡云等科技企業均有人才上榜。在該榜單中,9名北京學者入選最具影響力的學者。
去年智源研究院發布《2020北京人工智能發展報告》顯示,全國近一半的人工智能高層次學者在北京。北京已成為國內甚至全球首屈一指的人工智能產業人才中心,核心產業人才總規模超過4萬。
該報告還顯示,在人工智能創業人才中,有超過50%的創業人才畢業于北京高校,約40%的創業人才有在京企業工作經歷。
孕育多項國際重大原創成果
在北京,人工智能領域學者在國際頂級期刊或頂級會議發布過論文的科研人員數量超4000人,占全國近三成;論文發布、專利申請量均居全國第一。
北京依托優越的科技資源和強大人才優勢,人工智能原始創新能力持續提升,一批國際重大原創人工智能成果相繼涌現。
例如,清華大學尹首一團隊研制出全球首款可重構多模態智能芯片,并已經大規模生產,可滿足功耗敏感場景下的較高算力需求。清華大學朱軍團隊提出第三代安全可控人工智能,研發出全球首個針對算法模型本身進行安全檢測的技術平臺(Real Safe),提供從安全測評到防御加固的整體解決方案。
刷臉認證、自動駕駛、智能音箱、手術機器人……在北京,人工智能技術產品遍地開花,被廣泛應用于金融、電商、醫療、安防、教育等領域,為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
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居全國首位
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于2019年2月18日在北京成立。這是中國首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標志著北京在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產業上又邁出了新的步伐。
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北京人工智能相關產值規模達1860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9.8%,相比于2016年產值增長逾一倍。
人工智能產業迅速崛起,離不開北京培育產業生態的“土壤”。北京圍繞人工智能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應用場景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大膽先行先試,構建有利于人工智能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營造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體系。
自2019年以來,北京先后發布兩批共40項應用場景建設項目,圍繞產業升級、城市管理、民生服務等重點領域。此外,北京還圍繞疫情防控、醫療健康、金融、自動駕駛、城市大腦、教育等領域,為人工智能企業技術創新應用提供“高含金量”的場景條件,加快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的項目落地。
截至目前,北京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數量約1500家,占全國28%,居國內首位。在資本助力下,北京誕生了30余家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成為中國人工智能學術和產業人才最大的聚集地。
未來,北京將繼續發揮人才和技術優勢,力爭在人工智領域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推動北京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學術思想、基礎理論、頂尖人才、企業創新和發展政策的源頭,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體系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