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字經濟、智能網聯汽車到人工智能等,在城市產業支撐和未來發展規劃下,深圳加快了對人工智能(AI)、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興領域的立法探索。深圳再次創下地方立法“全國首例”!
深圳日前公布了《深圳經濟特區人工智能產業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這是我國第一部人工智能產業專項立法,將于2022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稐l例》共設七章七十三條,其頒布有助于破解人工智能落地難題,完善人工智能產業鏈,促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雙向奔赴。
人工智能技術正在重新定義制造業等各行業的發展方向,隨著相關科技成果不斷落地,應用場景更加豐富,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就此,人工智能技術也正成為世界各國產業競爭角逐的焦點。
為了更好的規范和適應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新情況,各國關于人工智能的產業立法也在穩步推進。目前,國外已公布的立法有《智能機器人開發及普及促進法》、《人工智能未來法案》、《人工智能法案》等。在我國,上海市也于今年9月初啟動了《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條例(草案)》征詢意見程序。
我國當下在法律層面對于人工智能及人工智能產業的概念尚未有明確規定?!稐l例》從技術角度對人工智能的概念作出了規定,并且明確了人工智能產業的邊界等。
我國近年來數字技術產品領域的供應鏈安全遭到重大挑戰。我國須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對高端芯片、操作系統等“卡脖子”的關鍵數字技術加強攻關,為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保駕護航。因此,《條例》明確要補齊人工智能基礎研究短板,致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推動科技成果高效轉化。
算力、算法、數據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三大基本要素,算力是人工智能運作的基礎,算法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數據則被譽為人工智能的“石油”?!稐l例》強調要加強人工智能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建立面向產業的算力算法開放平臺、推動人工智能數據資源有序開放等,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所需提供基礎資源保障和支撐設施。
事實上,“落地難”是制約人工智能發展的一大瓶頸。人工智能只有實現真正的落地,才能去虛向實,實現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雙向奔赴”。《條例》以促進產業發展為出發點,針對深圳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瓶頸,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打通人工智能去虛向實的“最后一公里”,進行了富有創新性、創造性的探索。
法治先行,是人工智能產業行穩致遠的有力保障。國家層面還未有人工智能產業專項立法,深圳率先在人工智能產業立法上的探索,無疑為其他地方立法提供參考借鑒,將為國家層面的人工智能立法提供更多有益探索,推動國家層面的立法速度,進一步為促進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可信發展提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