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和陜西,一個是中國文物第一大省,一個坐擁“十三朝古都”,歷來有“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陜西”的美譽,其文物資源之豐富程度自然不言而喻。近日,山西和陜西兩個文物大省同時遭遇罕見暴雨災害,不僅多個城市及農作物受災嚴重,眾多珍貴文物也陷入危機中,令人唏噓不已。
暴雨災害引發文物保護危機,搶險任務緊急
除了山西和陜西,河南也是我國文物大省之一,其現有不可移動文物數量位居全國第二,被視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實際上,早在七月河南大暴雨降臨之時,河南省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文博場館就經受了一場嚴峻的文物搶險考驗。
河南:7月中下旬,河南省多地遭受極端特大暴雨襲擊,鄭州市、開封市、洛陽市、安陽市、鶴壁市、新鄉市、焦作市等文物單位密集地區遭受嚴重災害,部分博物館和考古工地出現滲漏進水現象。
山西:截至10月11日,山西全省共有1783處文物因暴雨侵襲受損,出現屋頂漏雨、墻體開裂坍塌、地基塌陷及周邊護坡、圍墻坍塌等險情,9座古建筑博物館出現小面積漏雨情況。
文博安防政策前景雙利好,發展正當時
做好博物館安全工作,對于確保文物安全,弘揚民族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具有重要意義。隨著《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及《關于加強文物博物館單位治安防范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相關部門逐漸認識到了技防設備的重要作用,提升文物博物館單位治安防范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成為共識。
作為最早應用安防產品的單位和場所,我國文博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可觀。據有關機構統計,目前國內備案博物館已超過5500余家,2019年,各博物館舉辦展覽2.86萬個,教育活動33.46萬場,接待觀眾12.27億人次。在巨大的需求刺激下,文博安防必將迎來新一輪市場爆發。
安企撐起“保護傘”,用科技“智守”文物
暴雨災害讓我們見識到了文物的脆弱性及文物保護的迫切性,也意識到了結合新技術、新設備加固文物日常保護屏障的重要性。基于文物日常防范需求,不少安防企業提出了應對策略,用科技“智守”文物,為博物館撐起“保護傘”。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海康威視――智慧文博平臺
??低曂瞥龅闹腔畚牟┢脚_通過智慧安檢、安消一體、可視通訊、應急廣播等多種手段的綜合應用,可最大程度保障館內展品文物安全。同時,平臺還能接入景區客流及實時交通數據等信息,為各級文旅部門提供行業監管、應急調度等服務,助力文博場館數字化轉型。
大華股份――智慧消防解決方案
針對文物古建,大華股份推出文物智慧消防解決方案,在不破壞原有結構的基礎上,采用物聯網、AI、大數據等技術,實現對區域內的消防進行智能監管及救援,為博物館和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及電氣火災隱患排查做好保障工作,加強消防能力建設。
宇視科技――視頻預警綜合方案
宇視科技通過優化升級視頻系統,無縫對接園區智慧旅游大數據預警系統、遺址監測預警系統,一旦遺址本體出現裂縫、風化、土體剝落等異常問題,系統會立即預警,有效提高遺址和文物保護水平。
清聽聲學――博物館安防解決方案
清聽聲學博物館安防解決方案針對目前博物館安防薄弱環節,采用驅逐者聲波驅離器,將驅逐者聲波驅離器與展館內現有的
監控攝像頭、紅外感應與報警等安防系統連接,為展館提供“防御+進攻”的雙重保護。
結語:近年來,高新技術在文博安防各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在人工智能與物聯網加速融合下,文博場所安全管理水平更上一層樓,形成了更加智能和精細化的管理新模式,為文博安防產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