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低空智能融合技術設施系統、規劃建設低空專用三維風洞、啟動實施全市低空起降設施規劃……近日,在產學研及市場應用上具備先發優勢的深圳發布多條低空經濟發展“路線圖”,從基礎設施、運行體系、產業生態、應用場景等多維度打造“天空之城”。
政策“護航”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2日舉行的深圳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一組組數據展示了深圳低空經濟發展新進展。
今年上半年,深圳低空載貨無人機飛行量、新增貨運航線、載人飛行量、運送人數規模居全國前列。其中,低空貨運無人機飛行架次約25.5萬,同比增長38%,直升機載人飛行架次約1.2萬,同比增長20%;截至2024年6月,深圳已建成低空起降點249個、開通無人機航線207條;多區建成占地超過50萬平方米的無人機測試場,具備測試、校驗飛行等功能,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居全國前列。
一次次低空飛行試點和應用場景突破,背后是一系列法規政策的“護航”。
深圳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深圳出臺《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深圳市培育發展低空經濟與空天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4-2025年)》《深圳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構建了更完善的政策體系,覆蓋低空產業全鏈條和全業態。
“低空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存在應用場景復雜、使用主體多元、涉及部門和領域多等特點,企業在起降場建設、無人機電池上樓、無線電干擾、應用場景拓展等方面遇到諸多問題?!表権S集團副總裁楊天平說,得益于深圳良好的營商環境及各政府部門的支持,順豐集團旗下豐翼科技正在建設以深圳為中心,覆蓋粵港澳大灣區的低空物流網絡,在深圳無人機日飛行量已達約1000架次。
機制創新助行業勇闖“無人區”
顯著的增量背后,不能忽視的是“低空數字基座”缺失可能給未來低空產業發展帶來的掣肘。深圳正在建設高質量的低空運行管理服務體系,由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研發的智能融合低空系統(SILAS)先鋒版已發布,該系統被視為深圳的“低空大腦”,可匯集深圳全市空域的全因素數據,具備支持深圳所有同時在空合作飛行器的基礎管理和服務能力,是一個將市域級低空空域數字化的低空管理和服務操作系統。
此外,深圳低空飛行服務站也雛形初現,由深圳低空產業公司運營的深圳低空運行管理中心日前啟用,將成為全市低空飛行活動的申報窗口、指揮中樞、信息平臺和情報中心,推動深圳低空飛行“一網統管”。
在以技術創新支撐飛行服務保障的基礎上,深圳持續以機制改革探索低空空域協同運行,以應用拓展牽引低空產業集聚成勢,以標準集成引領低空經濟創新發展。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透露,深圳計劃構建高效協同的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機制,在空域等方面形成突破、打開局面。力爭到2025年,全市開放無人機適飛空域占比突破75%,低空商業航線總數突破1000條。
依托近期成立的深圳低空經濟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深圳啟動首批18項低空經濟領域深圳標準編制,爭取年內發布深圳市低空經濟標準體系1.0版本,在規則標準體系建設方面先行先試。
此外,深圳還將繼續拓展物流、載人運輸、應急救援等低空應用場景,力爭2025年低空載貨飛行達到150萬架次,低空載人飛行超過3萬架次。
“新基建”推動低空“高飛”
到2025年底,建成1000個以上低空飛行器起降點,這是最新出臺的《深圳市低空起降設施高質量建設方案》提出的目標。
根據建設方案,深圳將構建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低空起降服務體系,打造由直升機/eVTOL載客運輸、物流運輸、社區配送、公共治理服務等組成的低空起降網絡,為“異構、高密度、高頻次、高復雜性”低空飛行活動和“低空+”新興業態培育提供支撐。
廣域覆蓋和可靠的低空通信網絡對低空經濟的規?;\行起到決定性作用。深圳將著力推動信息基礎設施通感一體化建設,加快部署低空通感5G-A試驗基站,實現低空通信等全覆蓋。
此外,深圳持續引導科技企業、研究機構投入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如深圳氣象創新研究院正在開展低空氣象監測基礎設施測試驗證;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正在打造“風矩陣”三維多物理場耦合風洞,計劃建成首個低空空域專用復雜流場模擬裝置、首個飛行器智能訓練平臺和首個低空經濟標準制定與驗證平臺。
據悉,深圳在低空經濟領域已形成融合低空制造、低空飛行、低空保障和綜合服務的全產業鏈體系。在此基礎上,深圳將加快打造“四大中心”――低空經濟總部研發中心、高端智造中心、全場景示范驗證中心和一站式解決方案供給中心,提升低空經濟科技硬核力、產業競爭力。